第二你生产这么多东西,卖了多少钱,我们的GDP数量是世界GDP数量1/10,我总结一下叫中国经济增长物质产品巨大,生产35%左右的世界物质产品,物资产品份额巨大,100%中生产了35%,卖了1/10的钱。
而这些改造升级活动会增大对技术装备的需求,带动装备制造业等重加工业加快发展。因此,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才会随着提高。
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妥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和完善金融安全网。三是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机构。
首先是8月份新增贷款大幅增长。2012年上半年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美国议会开始进行调查,举行听证会并提出改革提案。
债券估值的下降使得银行债券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整体下滑,并引发了银行的倒闭,这说明不仅是违约风险,债券价值也可能影响银行的生存。法国电信的CEO Michel Bon批评穆迪调低评级引发了债务危机。Beaver, Shakespeare 和 Soliman解释说,信用评级有估值和契约两种职能。这种方法对发行商和交易者两方来说都会带来相对更小的直接成本,因为他们会投入相对较小的资源确保他们与资本监管要求相一致。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信用评级最初由Moodys Analyses Publishing Company 在1909年,H.V and H.W Poor公司在1916年,Standard Statistics Company在1922年和Fitch Publishing Company在1924年发布。另外,其他的投资者们也拥有购买高评级资产而获得监管政策优惠的动机,这一切大大刺激了对于NRSRO评级机构所做评级的需求。
这塑造起了这几家公司准确可靠的形象。在一个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的案例中,证券发行机构从银行买入贷款,比如抵押债务或者公司债务,然后将这些风险资产重新打包成一个会由投资者购买的金融产品,以作为一种投资渠道。我们的证据表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定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组织(简称NRSRO)的制度在无意中造成了评级市场事实上的寡头垄断,主要的市场力量是三家公司: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1970年Penn Central 运输公司8200万商业票据的违约,以及随后发生的流动性危机也都重新增加了对于信用风险的关注度。
这些机构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们过去准确的评级表现,所以属于NRSRO不是对于未来准确评级的保证,而是对于过去成绩的一种肯定。SEC并没有指定许多NRSRO成员,而那些被指定的公司也经常发生兼并使得NRSRO机构的数目基本保持在3-4家。为了保证执行效力,监管机构选择了一些信用评级机构,组成(上文提到的)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组织(NRSRO)来对杠杆进行评估。而针对最近的这次金融危机,还有声音继续在争论所观察到的损失到底是更多地来自于信用方面还是流动性方面,但这并不我们试图在这里解决的问题。
而那时美国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市场和住宅权益贷款市场的繁荣促进了结构性融资市场的发展,这一市场的发展使得对于信用评级的需求愈发强烈。惠誉后来在2000年又买下了DuffPhelps和Thomsom Bankwatch。
从1973年开始,SEC采取了又一轮新的银行监管措施,包含一套统一的净资本规则(the Net Capital Rule)。这一转变首先由商业借贷推动。
金融监管法规中则一般只要求一个评级来决定某项资产是否应该持有,在有多个评级时,允许使用较高的评级来决定资产是否能够被持有。另一种商业模式则是信用评级机构会将某一个评级卖给此种金融产品的发行商,这些发行商会将评级作为一种信誉证明与债券一同卖给投资者。他们是对于投资质量和违约概率的一种量化了的尺度,也因此可以帮助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投资的价值和风险进行评估。监理署规定如果银行所持有的债券的评级是最高的四档之一的话,将无需根据市场价值的折价进行调整并计入损耗。在这场大萧条爆发后,银行需要更大的流动性,因而他们选择抛售那些评级较低的债券,而这导致了债券市场中价格的整体下跌。这篇政策分析并非试图去解释金融危机发生的所有原因。
而如果证券获得了至少两家NRSRO成员投资级别的评级将可以减少从证券净值中扣除的市值比例。结果是美国货币监理署(The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简称OCC)着手制定监管规制来确保一定数目的准备金以防银行倒闭,具体做法是,OCC确定了最低的银行准备金率以防止过高的杠杆比例。
也并非是所有的信用评级机构都被授予了NRSRO成员的资格,SEC将其给予了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也有一些证据显示投资者们确实会根据评级质量来区分不同的评级机构,这在Livingston, Wei 和Zhou最近的实证研究中有所提及,他们的研究也映证了先前一些类似的结果。
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市场的参与者会对因取悦发行商而虚高的评级进行折价,从而消除评级的贬值。监管部门并没有直接规范信用评级机构,而是用信用评级作为监督金融市场的手段,SEC的监管者们制定了许多和信用评级密切相关的规定,也就间接使得监管框架对信用评级机构有一定的依赖性。
作者马克·卡拉布里亚(Mark A. Calabria)是加图研究所金融管制研究主任,艾米丽·伊金斯(Emily McClintock Ekins)是加图研究所研究员,加利佛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在指定属于NRSRO的公司并施行这些规制时,这种监管框架几乎不可能完全不带来经济活动参与者间的激励不相容和扭曲的市场信息(会向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不准确的信号)。全球化以及有待评估的新兴金融产品的发明带来了对于评级机构的产品更大的需求,也占据了信用评级机构收益的较大份额。对于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类型的比较可以在表2中找到。
为了得到更高的净资本量,此规定也促使经纪商愿意投资获得NRSRO成员机构较高评级的证券。这种形式的监管框架下,能够产生的结果似乎只能是经济活动参与者间不相容的激励,以及在扭曲的市场信息中提供给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不准确的信号。
主要的评级机构总是声称他们仅仅评估信用风险而不提供对于流动性或缺乏流动性所得带来的损失的判断。这个转变的发生也正值SEC引入了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组织的概念,并将其纳入了监管规制当中。
评级机构在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印度、瑞典、俄罗斯、墨西哥和澳大利亚都开了办事处。期限更长一些的债券市场在这些年间也增涨了80%。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双重角色对于信用评级在监管层面的运用揭示了信用评级机构在市场上的双重角色。尽管评级指标所含有的信息越来越少,政府在规制中使用一些评级指标的行为仍会使得对于NRSRO所列机构的评级指标有过度需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70年代间,金融市场总体比较平稳,而金融创新止步不前,因而,信用评级机构的收益并不高。投资者却通常只是看一个评级指标。
通常来说,证券发行商会为每个金融产品购买两种信用评级,如果前两种的结果有分歧,那么有时会买第三个评级。最终这些信息成为对公司债风险的一种估计。
美国的商业代理机构(The Mercantile Agency )是最早进行信用报告的机构之一,它成立于1841年,运用它的机构网络来收集运营数据、商业信用状况和商业信誉等信息(事实上,由于1837年的金融危机很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Lewis Tappan成立了这个机构来改善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然后将信息发送给订阅的人。而1966年对于Regulation Q在存贷方面条例的增加对传统贷方供贷的能力进行了更多的限定。
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上的交易量可观的增长使得证券经纪商传统的证券交易机制被打乱,而其与后续的交易量下滑共同作用造成了近100家证券经纪商退出了市场。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1974年标准普尔转变了它的商业模式,开始向证券发行商兜售自己的评级而非是依靠投资者的订阅。